敬請期待
自然資源部曾多次發文,提出要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平臺,推進省、市、縣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設,實現縱向貫通和橫向聯通。同時,強調要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實行規劃全周期管理:在總規引領階段,要做好過渡期規劃管理與用地保障,輔助總體規劃編制審批管理;在規建協同階段,要支撐落實總規 - 詳規 - 建設的傳導管控要求,保障規劃有效實施與建設項目落地;在實施監督階段,實現動態監管和定期體檢評估,完善規劃調整與動態更新維護機制,服務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和監督全過程。
上海數慧結合在部、省、市、縣多級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建設的實踐經驗,通過政策研究、業務分析與地方實踐,找到信息系統與各級地方實際管理工作需求的契合點,逐步積累、迭代,形成滿足分層分級規劃管理要求的編制審批應用與實施監督應用,以“五位一體”統籌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支撐“五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與實施監督。
1.總體框架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的建設是以梳理分事權業務體系為引領,構建全周期應用體系為核心,建立數字化管控體系、規范化數據體系、智能化技術體系為支撐的“五位一體”的綜合性、系統性工程。
? 分事權業務體系
明確涉及部、省、市、縣多層級,覆蓋規劃編制(修改)、審批(查)備案、規劃實施、規劃監督和規劃評估全周期的規劃管理事權,厘清各級部門在各個環節管什么、怎么管,為信息化建設指明方向。
? 全周期應用體系
根據部、省、市、縣分級事權與實際管理需求,針對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全業務環節,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管理部門及相關處室,構建包括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應用、規劃分析評價、規劃進度監督、規劃成果審查與管理、支撐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含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的規劃全周期管理應用體系。
? 數字化管控體系
建立數字化的規劃傳導體系、實施管控體系和監督反饋體系。具體以國土空間規劃各類管控要素的數字化為基礎,通過建立管理規則化、規則模型化、模型工具化的數字化轉譯方法和機制,實現規劃管理與空間運行規則的數字化,建立數字化管控體系。
? 規范化數據體系
建立一套數據工藝流程和管理制度,從理目錄、定標準、建機制、配工具四個方面規范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的數據建設,為“一張圖”的建設、應用、監管、更新、維護提供重要保障。
? 智能化技術體系
構建起從信息資源層、平臺支撐層、服務層與應用層的一整套大平臺、微服務、輕應用技術架構體系,并通過引入指標模型管理、二三維一體化、大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賦能規劃全周期數字化管理。
2.關鍵特性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中,上海數慧運用了多項關鍵技術賦能規劃全周期數字化管理與智能化管控,而國土空間規劃指標與模型的數字化管理是其中的核心之一。
? 采用多維建模技術構建國土空間規劃指標庫,實現國土空間規劃指標體系、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指標體系、指標項及其指標值的數字化管理。通過指標多維模型,實現指標的多維度、多版本、分類分級管理與存儲,從而支持指標數據時空維度的下鉆、聚合與多維分析。
? 采用空間規則引擎技術構建國土空間規劃模型庫,實現國土空間規劃分析評價、規劃審查、實施監督等模型的數字化管理。支持參數可配置、規則可編排、模型可組合,降低復雜業務邏輯實現的復雜性,提高應用程序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解決國土空間規劃各類模型隨管理需求變化快、管理困難、擴展性難等問題。
? 通過建立指標與模型的關聯,共同支撐國土空間規劃全周期應用體系,可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管需求及數據更新頻率,確定模型運行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數據抽取、指標計算和預警評價,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的多維分析、規劃審查、動態監測預警和定期體檢評估,實現系統動態化、常態化、及時性、定期性地支撐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的工作。
1.規劃編制階段
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提供基礎分析評價功能,輔助三線劃定及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一方面,系統為規劃編制提供分析評價數據產品,輔助規劃決策,例如應用“雙評價”成果,通過與三線、現狀用地用海等數據進行比對,輔助分析識別空間沖突,為優化空間格局、劃定控制線、開展規劃編制提供決策支持;另一方面,系統為分析評價提供模型工具,如雙評價綜合分析模型、土地開發利用強度評價模型等,輔助摸清國土空間保護和開發利用現狀、發現問題、識別風險。
2.規劃審查階段
面向規劃審查報批工作,規劃成果審查與管理子系統以管控規則、審查要點和審查備案流程為核心,實現規劃成果質量控制和規劃成果合規性、協調性等審查,以及成果管理與更新維護,通過人機協同輔助提升審查效率,縮短審批時間。通過分析研究各級規劃審批管理事權,梳理形成面向各類空間管控要素的技術審查要點、構建起分層分級的審查規則庫,例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條控制線、規劃分區是否落實上位規劃主體功能分區管控要求;生態保護紅線是否全部將必要嚴格保護的各類自然保護地納入、是否應劃盡劃、是否存在規劃分區與用地用海準入性問題;重大基礎設施、線性工程是否符合規劃相鄰關系;耕地保有量、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用水總量等核心規劃管控指標是否滿足上級分解下達要求等。同時,建立起不同系統建設模式之下的成果審查與管理應用模式,更好服務于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的匯交、建設與更新維護。
3.實施監督階段
面向規劃實施監督,根據各級監督管理事權,系統對約束性指標和重要控制線及各類開發利用行為進行動態監測評估預警。以實施監督動態化、體檢評估常態化為目標,通過構建監測預警指標體系,系統實時接入多源數據,對規劃實施過程進行動態監測,對突破剛性控制線的建設行為、突破約束性指標底數、年度目標未完成及預測目標可能不達標等情況進行及時預警,打通現狀、規劃、審批管理的信息閉環,構建數字化的實施監督體系。
4.城市體檢評估
依據“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體檢評估制度,構建創新工作模式與機制,以信息化手段支撐常態化、周期性的城市體檢評估。通過對指標的常態化監測與多維度分析,為城市年度體檢與評估提供數據支撐和評估依據,輔助生成體檢評估報告。通過對接國家系統,實現體檢評估成果數據的匯交、接入和評估應用,輔助規劃管理部門針對本級及下級地區城市體征和規劃實施績效開展評估分析與考核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1 上海數慧系統技術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050043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1502008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