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期待
武漢國土規劃智慧政務平臺采用SOA + Cloud + ODM + BPM + ESB 等方法與技術作為技術支撐,從全局角度,通過重構架構、重塑流程、重析規則、重組服務、重立門戶,解決局內技術落后、數據不標準、應用難復用、服務不成體系等問題。通過全面采用SOA 架構, 提供統一中間件服務平臺,規范各應用開發,方便平臺級復用,從而建立以業務流程管理和企業服務總線為核心的國土與規劃新一代電子政務平臺架構體系,在武漢市國土與規劃政務管理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背景
原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2019 年1 月30 日機構整合,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正式掛牌)歷來十分重視電子政務建設,從1999 年便率先開啟了信息化支撐國土與規劃管理過程的先進探索,建設的各種應用平臺在對應的技術背景下均為國土與規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政策要求和需求不斷變化、應用范圍和深度不斷擴展,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政務平臺系統的維護、擴展(比如移動)、性能等凸顯出瓶頸,新技術發展促生局信息化架構體系重塑。綜合上述原因,原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2015 年12 月開始啟動政務平臺技術轉型升級項目的建設工作。
需求
根據近年來國家對“互聯網+ 政務服務”指導要求和武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局信息化平臺轉型建設的主要需求體現在:
1.業務整合需求
需結合武漢市“三辦”改革要求提出的“網上辦、馬上辦、一次辦”要求,優化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環節,完善審批體系,將局內規劃業務、國土業務進行深度融合,形成國土與規劃一條龍流程,提升國土與規劃審批服務質量和效率。
2.信息共享需求
縱向上需實現從部、省自然資源廳、“云端武漢”市級平臺到各區政務中心、各區行政審批局、分區局及二級單位無縫對接。橫向上需保證內部審批與公文、信訪等流程的對接,并保證與其他委辦局之間協同。
3.管理管控需求
需構建國土與規劃“一站式、保姆式”綜合服務體系,將國土與規劃行政審批工作人員與技術服務單位工作人員引入集中服務中心進行統一管理,實現行政審批和技術服務事項集中辦理、統一監督。需搭建國土與規劃規則管控體系,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提高業務敏捷應對能力和監管效能。
4.智能智慧需求
滿足政務管理扁平化、社交化需求,指標預警、智能計算、智能審核等智慧化需求,進一步探索實現“機器人代人、去人工化”新要求。
解決方案
基于信息化轉型建設需求,由上海數慧公司參與,原武漢市國土規劃局先后啟動了技術平臺重構、不動產登記系統、國土與規劃一體化業務系統、政務門戶、規則管理平臺等多個信息化建設項目。具體解決方案如下:
1.架構重構擴展支撐能力
根據 “國土與規劃云”總體框架,采用智慧云架構,升級現有電子政務總體架構,建立“統一架構、分級應用、集中管理、分布服務、彈性分配、動態負載”的電子政務云基礎構架。融合面向服務架構(SOA)思想,建立起具有松耦合特征的開放平臺,全面支持云計算、無縫銜接大數據、支持跨域資源整合、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應用等需求,促使業務功能組件化、組件服務化、服務資產化,為業務流程的快速構建、重構、再造和優化提供堅實的信息技術和平臺支撐,提高系統的擴展和集成能力。
2.流程平臺統籌業務重塑
按照全局行政審批改革要求,重塑國土與規劃業務的系統流程和規范。采用流程和規則雙引擎,重新定義和規范系統中10 大類,79 小類,108個流程。全部流程重塑為3+N 流程模式,即國土、規劃、不動產3 大流程,加N 項綜合管理流程,流程內部數據整合交換、業務高效協同,流程外部實現跨領域整合和聯動。
引入業務流程管理平臺(BPM),對全局業務流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結構化流程與非結構化流程融合應用,流程、表單靈活建模,及流程模板、表單模板靈活應用。成功將全局108 個業務流程合并為11 個。
3.規則引擎推動應用智能
在業務分析基礎上,進行業務規則解析,實現規則與流程的剝離,從而建立邏輯化、服務化業務規則庫,方便BPM 流程編排應用。以數據觸發規則、規則驅動流程,最終由現有的定制流程驅動轉變為業務數據驅動。同時監管系統以及專題系統通過ESB調用規則服務,可充分發揮規則的引導、約束和監管作用,達到不同系統間的業務邏輯統一。
目前,全局共梳理國土、規劃5大類業務規則庫(合規類、驗證類、計算類、流程類、權限類),107 項業務規則。所有業務規則通過業務規則管理平臺進行集中編排管理。
4.服務重組優化資產復用
采用面向服務的建模與架構方法,建立原子服務并組合應用,打破原有電子政務系統之間的壁壘。對一張圖、行政審批、公眾服務、綜合監管和數據分析5大體系服務進行組合編排,搭建面向不同用戶、不同應用場景的服務框架,提供跨領域系統集成和協同。通過服務分析,梳理出武漢國土、規劃6 大類,77 項業務小類原子服務,經過將業務服務轉化為IT 服務,應用到系統建設中,實現各類信息資產的繼承復用,各個應用系統的集成融合。
5.門戶重立集中統一入口
采用企業級門戶(Portal,TDS,LDAP)對原有電子政務門戶進行整合,形成面向內部應用、外部應用以及移動應用于一體的門戶集群和統一入口,從而充分整合展現各類信息資源,為不同單位、部門提供相應的門戶切片視圖,實現統一身份認證、單點登錄、組裝式應用門戶。
6.“云”化部署整合基礎資源
融合WAS、BPM、ESB、GIS 等組件,根據 “國土與規劃云”總體框架,整合網絡、計算、存儲、安全等核心資源并予以云化部署,構建云平臺。同時采用集群部署方式保障系統平穩運行。在此基礎上整合建設各類服務,升級核心交換為全光網絡,擴容池化資源,保證PB 級數據存儲,為“按需分配、動態負載”提供7*24 小時不間斷服務支撐。
成效
截止目前平臺已正式平穩上線運行近2 年,積累歷史案件14 余萬件、附件材料60 余萬個,實現了武漢國土與規劃業務的一體化審批及監管督察。2018 年,為落實“網上辦,馬上辦,一次辦”和行政審批提速改革要求,進行了國土與規劃一條龍的全面升級,平臺有效的支撐了這一輪行政審批事項的改革。隨著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正式掛牌,平臺必將持續為機構職能整合保駕護航。平臺建設的具體成效如下:
1.現信息資源匯集與資產復用
借助面向服務的流程管理,實現數據服務的靈活編排和業務變化的快速響應。通過信息資源的匯集和交叉引用,實現信息化資產的積累和復用。通過對全市IT 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實現市縣(區)業務和數據的順暢對接,保障了業務流暢性和持續性。
2.實現規則管控下的精細化管理
基于平臺開展國土與規劃核心數據清理工作;啟用系統規則約束,保障國土與規劃核心信息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建立行政審批與服務核心數據庫、核心數據指標表、項目管理資源庫,實現圖形成果的一條龍貫通和輔助決策,從而全面融合項目資源,實現成果資料的一條龍關聯和共用。
圖形核驗
3.實現跨領域的資源交換和業務協同
改變傳統單機單應用模式,對不同應用領域、不同建設步驟的應用系統進行系統集成,實現國土、規劃應用建設的規范、統一;建立企業級運營場景,支持系統間數據交換,以及與部、省、市各級及其他平行單位系統和數據的對接;提供全局共享查詢,有效解決跨領域、跨系統的資源交換和業務協同。
4.建成“國土與規劃一條龍”智慧政務體系
以“審批改革4 階段為框,行政審批事項為核,技術服務事項為輔”項目管理模式,以土地供應(宗地)為錨點,實現項目全過程關聯和由 “土地一條龍”、“規劃一條龍” 向“國土與規劃一條龍”的全面升級,構建起以大數據、云平臺、微應用、慧服務為核心的智慧政務體系,有效提升全局審批服務水平,有力支撐行政審批改革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1 上海數慧系統技術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050043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1502008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