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期待
2020年11月20日,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了《安吉縣自然資源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專家驗收會議。專家驗收小組認真聽取了項目驗收匯報,審核了項目相關文檔資料、觀看了系統功能演示,對項目成果進行了認真細致評審和質詢討論,一致同意本項目通過終驗,并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項目以信息化全面推動自然資源治理現代化為目標,在面向機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和政府數字化轉型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要求下,在原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按照“融合創新、簡化審批、智慧服務”的要求,以“簡化、共享、增效”為理念,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目前工作中業務分散、數據共享和利用不及時、審批效能不高、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搭建了“縱向互聯互通,橫向無縫協同,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控”的安吉自然資源數字化管理平臺,探索建立了縣級自然資源全業務、全流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新機制新模式,更好地發揮發展規劃的統領作用和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作用,提升縣域空間治理水平。系統自2020年8月10日試運行以來累計接件1700+件,辦結1100+件,遷移4400余件征收數據。系統用戶達到500多人,外部注冊用戶達到40+人次。系統覆蓋圖層達到300多個,接入省下發數據圖層近30個。
安吉縣自然資源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在具體應用方面,具備“大集中”、“大共享”、“大提升”三大特性,最終實現“一碼”智治全面賦能縣域空間治理。
經過梳理分析,形成了7+3大類、46個中類和251項事項的自然資源全業務體系,系統有效避免了業務數據的“打架”現象,實現了土地、礦產、林業等各類自然資源要素從調查監測、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生態修復、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到確權登記的全周期多級聯動、全業務深度融合,實現了自然資源生命周期的智慧管控。
在系統的支撐下,有效縮減了業務辦理時間,深化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設用地審批全流程從原來承諾的408個工作日縮短為104個工作日;多個環節改為即來即辦模式,取消核發用地批準書等環節,實現新批土地、標準地“零資料”提交、碼上直辦。
系統打通省、市、縣數據縱向互聯互通的同時,擴展現有規劃、國土、礦資、林業等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的數據資源,形成了一套包含3大類、46小類、316個圖層的縣域自然資源數據庫,為構建覆蓋全域、全要素的安吉縣自然資源空間治理的數據底板奠定基礎,為各類空間治理決策和管理提供空間底圖和藍圖。
系統實現審批模式從“串聯”向“并聯”轉變,審批全過程電子簽章、帶圖審批、風險防控以及勘測定界比對等智能審批手段,全方位加速項目的落地和實施,提升政務服務能力,為項目審批提效增速,為行政相對人減負。
1.審批全過程引入電子簽章,實現辦公無紙化
審批全過程引入企業簽章、科室簽章、局簽章,以電子簽章牽引縣級與鄉鎮、科室與科室,讓“簽章”跑路代替群眾跑腿。
2.全過程帶圖審批,指標智能校核
以辦得快、辦得好為基準,通過業務指標自動獲取、圖表實時關聯,指標一鍵智能檢測,全過程高效看圖、審圖,實現從“人審”到“機審”轉變,全力提升政府辦件效能。
3.全方位建立風險防控機制,提升管理效能
將各類防控措施嵌入到審批各環節,通過廉政風險防控子系統,實時提醒,實現風險操作預警攔截,最大限度規避風險。
4.勘測定界范圍智能比對,提高辦公效率
一鍵檢測勘測定界數據與界址點坐標差異,為行政審批人員提供審批便利,規避數據上報錯誤的風險。
基于“碼上智治”思想,結合人工智能、AI、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引入不動產單元碼,以項目為單位向后聯接立項審批、規劃許可、施工許可以及竣工驗收、不動產登記等階段,向前延展土地供應、農轉用報批、土地征拆等業務階段,建立以“碼”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Copyright ? 2001-2021 上海數慧系統技術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050043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1502008224號